武漢作家池莉說過,武漢是天生的江湖城市,江湖從來不缺英雄,武漢人民在這場大災大疫中,全民皆英雄。本期“讀書抗疫”繼續推薦書目就跟隨池莉的優秀作品,了解這座英雄的城市和她的英雄人民。
6、《石頭書》

出版信息:ISBN9787530212882,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, 2013
內容簡介:愛情、婚姻、幸福等常識,在生活中簡單易行,無師自通,心有靈犀,順理成章,常識不用講道理只因它就是道理本身!與“任持自性,軌生物解”同理,正如水就是水,水具有它自己的性質和相狀與軌則,人類依據水的性質、相狀與軌則,便知這是水。若用佛教思想來表達,就叫“法”。一切事物,都具備它本身的“一切法”。一切法其實就是最基本、最自然、最簡單,也是最根本的事物軌則,這軌則在人類漫長進化過程中進化著我們的文化基因,生生不息流淌于我們的血液,引領我們的生長之路:判斷是非公道,實行日常倫理,生老病死,婚喪嫁娶,相處相知,相親相愛——它強大無比,神奇廣被,植根最廣大人群,代代延續,像石頭一樣古老,恒常,簡單,厚實。池莉這本《石頭書》,說的正是這些常識。
館藏紙本圖書索書號:I247.5/3444
7、《來吧孩子》

出版信息:ISBN:9787506343213,作家出版社, 2008
作品簡介:本書是我國著名作家池莉的最新紀實文學。書中池莉以一個普通母親的筆觸,從女兒亦池出生前寫起,直到她升入大學后的生活經歷,其間池莉更多地談到了她是如何將女兒培養成人的。池莉希望用自己和女兒的成長經歷告訴大家,孩子成長和教育的方式,還有其他選擇。 該書以一個普通母親的筆觸,從女兒亦池出生前寫起,寫她歷經父母離異、體驗人心險惡,始終保持一顆寬厚善良之心;寫母女兩人從幼兒園、小學、中學一路在中國教育重壓下尋求快樂成長的夾縫,最后毅然決定求學英國,獲得理想中的教育……面對女兒,池莉筆下處處充滿著感動乃至感恩,她認為女兒的成長不只是簡單的家庭教育,更是自己和女兒的共同成長,甚至可以說是自己的一次自我教育歷程。此外,池莉結合女兒的成長,對中國教育體制的某些弊端進行質疑。她希望用自己和女兒的成長經歷告訴大家,孩子成長和教育的方式,還有其他選項。 池莉認為,人生沒有起跑線和終點的區別,一切都是過程,每一個階段都需要認真地經歷、感受和體會,所以,她認為那句流傳甚廣的話“千萬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”混賬至極。
館藏紙本圖書索書號:I247.5/3444
8、《成為最接近天使的物質》

出版信息:ISBN9787530210758,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, 2011
內容簡介:本書是池莉的詩文集,系《池莉經典文集》中的一種,包括散文、文論、詩歌三個部分。其中的新作系許多文章和詩歌系第一次結集出書。池莉的散文寫得韻味十足,活色生香,如行云流水,自然天成,可讀性非常強。池莉的詩歌讓我們看到小說家的另一副筆墨。她的詩,細膩深婉,味道濃郁,可以說是生活之詩。
館藏紙本圖書索書號:I247.5/3444
9、《水與火的纏綿》

出版信息:ISBN 9787020046133,人民文學出版社,2004
內容簡介:80年代初,男女主人公高勇、曾芒芒相遇了,他們單純、敏感、內向,都深藏著自己美好卻空茫的人生理想。在為時代所規定的狹隘環境里,他們發生了人生之旅的婚戀關系。笠個婚愛過程,充滿了矛盾、碰撞、刺激,理解和被理解,誤解和被誤解,各種關系節外生枝,山重水復。18年的經歷,從幼稚到成熟,收獲著許多經驗教訓和智慧的同時,他們似乎更加艱難和復雜,然而,卻一直堅持呵護著自己的個性與理想。因此,生命的愉悅,欣慰、甘苦和意義便從生活的每一道皺褶里發出了迷人的光芒。在池莉的筆下,每一個人物都刻畫的栩栩如生。舊時代的舊思想,茫茫、高勇母親互相的刻薄、揭短,一切,讓我覺得自己變成了曾芒芒,像要急于知道自己的未來一樣讀完這本書。
館藏紙本圖書索書號:I247.5/3444
10、《老武漢:永遠的浪漫》

出版信息:ISBN 9787534409622,江蘇美術出版社,2000
內容簡介:老武漢這個城市首先是一個由詩歌和音樂孕育的城市,而不是由行政區域規定出來的城市。所以老武漢是不規矩的,不整齊的,道路和街道都是很隨意的,與詩歌和音樂的本質似乎更接近,比較情緒化和感覺化。不了解歷史的人會認為武漢這個城市比較零亂。相對好些個堂皇建都的大城市來說,老武漢是一個遠在江湖的城市。你們都可以居廟堂之高,唯我樂意處江湖之遠。廟堂玩的是深沉和莊重,而老武漢是沖動的,火辣的,自由的?散漫的,靈性的,以生命愉悅為根本的。人生在世不稱意,明朝散發弄扁舟。這是李白的詩。道出的卻是老武漢的城市靈魂。李白雖然不是楚人,但他白二卜五歲出川,前后有十余年流連在楚地,生活如龜得水。當他在黃鶴樓上日送孟浩然赴廣陵的時候。誰會以為他不是武漢人呢?李白的性格與老武漢的文化的確非常投合。
館藏紙本圖書索書號:I247.5/3444
整理人:譚永欽
審核人:周迪